查看原文
其他

吾师 | 厦门大学首任校长萨本栋先生

阿泽 中国物理学会 2022-09-29

萨本栋先生是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作为享誉国际的电机专家,他的学术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他曾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厦门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萨先生编撰的《普通物理学》是国内第一部中文物理课本,以英文撰写的《交流电机基础》曾被十余所美国高校用作教材。萨先生对厦门大学影响深远,秉持“为建国而育才”的理念,为抗战胜利后的重建输送了大量人才。

文稿丨阿泽

排版丨阿泽

美编丨农民

责编丨理趣


生平传略

萨本栋,字亚栋,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1902年7月24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萨本栋先生少年时代于福州求学,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在校期间成绩优异;1922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24年获工学学士学位,1924年入麻省伍斯特工学院,1925年获电机工程学士,并转学物理,192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27至1928年应聘为伍斯特工学院研究助理及西屋电机制造公司工程师。


萨本栋先生于清华学校毕业时同学合影,后排右二为萨本栋先生


1928年,萨本栋先生应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先生聘请回国任物理学教授,讲授普通物理学、电磁学、无线电物理。1935年9月应邀为俄亥俄大学电机工程系客座教授,期间工作得到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AIEE,1963年合并入IEEE)高度肯定,并被接纳为外籍会员。


1937年,萨本栋先生从美国载誉归来,回到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7月1日,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萨本栋先生旋即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并兼任数理系主任,期间对厦门大学师资队伍的壮大做出巨大贡献,并抗战中顺利内迁。


萨本栋先生铜像


1944年,萨本栋先生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再度赴美讲学,并于1946年在美国出版专著《交流电机基础》,在工程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一度被美国十几所顶尖高校用作教材。1945年,萨本栋先生还曾受邀前往英国讲学。


萨本栋先生在抗战岁月中,为了厦门大学“超负荷运转”,即使身处英、美讲学期间,萨本栋先生仍然心系祖国抗战进程。回国后尽管身体状况不佳,萨本栋先生继续为中国物理学界做出重大贡献,于1945至1947年担任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并主持了1947年10月于上海召开的中国物理学会第14次年会。萨本栋先生于1945至1948年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并在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萨本栋先生为了我国学术界、教育界发展殚精竭虑,积劳成疾,于1949年1月31日逝世,年仅47岁。


萨本栋先生一家合影


学界泰斗 享誉中外

萨本栋先生早在二十余岁便蜚声学术界,于1927年10月、12月分别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上发表《关于空气中的火花的研究》(Studies on Sparking in Air)与《三相系统的非平衡因素》(Unbalancing factor of three-phase systems)两篇论文。


1936年担任俄亥俄大学客座教授期间,萨本栋先生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上发表《应用于三相电路的并矢代数》(Dyadic Algebra Applied to 3 Phase Circuits),引起了国际电工理论界强烈反响,被认为开拓了电机工程的一个新研究领域。该文被列为1937年AIEE冬季会议讨论课题,并被评选为“1937年度理论和研究最佳文章荣誉奖”。


1937年AIEE冬季会议海报(部分),第四、五篇为萨本栋先生的报告


基于1936年该论文的开创性成果,萨本栋先生进一步汇聚了本领域同类问题研究成果,于1939年出版了英文专著《并矢电路分析》(Dyadic Circuit Analysis)。在《并矢电路分析》前言中,萨本栋先生提及本书手稿曾险些因日军入侵北平而遗失。萨本栋先生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撰写出对学术界影响巨大的专著,其学术水平可见一斑。


萨本栋先生的另一享誉全球的专著是1946年出版的《交流电机基础》(Fundamentals of Alternating Current Machines)。该书基于萨本栋先生在厦门大学的授课经验,并吸取了在美国访学时的新内容。萨本栋先生本人认为,本专著的组织方式具有创新性:其中不少章节单独分出也可自成多篇短论文。加州大学、卡内基理工学院等十几所美国学校曾用此书作为教材,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专著被外国采用为教材的先例。在此次访学过程中,萨本栋先生首先提出采用“标幺值”以衡量电机性能,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


除国际学术界认可外,萨本栋先生心系祖国学界发展,是中国物理学会创始人之一,并在成立之初即担任会计与秘书。1932年萨本栋先生出版《物理学名词汇》;1942年后又担任学报委员会委员;于1945年至1947年间担任学会副理事长。萨本栋先生还在清华大学主办的Science Reports of the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合影,前左一为萨本栋先生


殚精竭虑 投身教育

萨本栋先生于1928年回国后,首先任教于清华大学,与叶企孙先生、吴有训先生等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最早一批教师。萨本栋先生与同时期的中国物理学先驱一起在清华大学设计了多门课程。据不完全统计,萨本栋先生在清华大学先后主讲大学普通物理、电磁学、无线电学等七门课程。其中萨本栋先生编撰的《普通物理学》于1933年出版,是国内第一部用中文出版的物理学教材,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在应聘为厦门大学名誉教授的演讲中曾回忆“早在40 年代初,我在接受大学物理教育时,就读到贵校萨本栋校长编写的《普通物理学》”,并盛赞“在当时教材奇缺的情况下,这是一本水平非常高的教材”。


萨本栋先生在清华大学授课时以“谨严”著称,强调“理论与实验并重”、“重质不重量”,同时教学相长、教研相融,与学生结下深厚情谊。胡适先生于1949年追忆萨本栋先生称“萨先生的教授法非常好,在北大教过一年物理,因为教得太好,以致他走后继任的教授不受学生欢迎……”。萨本栋先生与同时期的清华大学教授一起,于1928至1937年间培养本科生69名、研究生1名,其中有中科院院士21人、美国院士2人,为中国科学进步输送大量人才。


1937年,由爱国企业家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因亏损严重,由私立转为公立。萨本栋先生临危受命,担任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受任不久,全面抗战爆发。萨本栋先生审时度势,决定内迁长汀。为保证内迁工作顺利进行,萨本栋先生先后在1937年末、1938年初召开四次校务会议,对仪器、图书、经费、人员安全等进行了全面的筹备。在萨本栋先生与厦门大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内迁工作顺利完成,并及时复课,教学、考试秩序井然。这一时期,萨本栋先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厦门大学的办学工作中,乃至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萨本栋先生与厦门大学创建者陈嘉庚先生


萨本栋先生担任厦门大学校长期间,尽管受战争影响,仍抓住一切机会网罗优秀教师,上任第一年便新聘教师24名,其中大部分在国外受过良好教育,不乏一批知名学者。萨本栋先生还多次委托师友为厦门大学推荐教师或亲自任教。厦门大学教师们也有感于萨本栋先生同情校务,常常为萨本栋先生举荐优秀教师。


萨本栋先生带领下,厦门大学内迁后教学秩序井然图为在长汀举办的校庆合影


在战火中,萨本栋先生为首的厦大师生重视学术交流,于1943年1月1日复刊《厦大学报》。百忙之中,萨本栋先生参与创建福建省研究院,在抗战时期可谓独树一帜。育人方面,萨本栋先生坚持“以质为先”,推行通识教育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严肃校纪校规,建立严密学制,严格考试制度,重视创新能力。


1943年1月1日复刊的《厦大学报》封面


萨本栋先生重视工科发展,厦门大学工科院系在其任教期间得到长足发展,新设土木系、机电系、航空系等院系,理工学院于1944年在校生人数发展至内迁时接近5倍之多。萨本栋先生还全面考量社会所需,拓展了商科规模。萨本栋先生在抗战中指出,厦门大学要“为建国而育才”,师生均为之感奋。抗战胜利后,厦门大学学生在接收宝岛台湾的工作中起到汗马功劳,有十余位学生担任接收台湾的中高级要员。1973年,台湾当局宣布推动的十大建设的重大计划中有六项由抗战时期厦门大学毕业生主持。


国立厦门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合影,二排左六为萨本栋先生


在萨本栋先生的苦心经营下,两次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列第一,实验条件不比战前差,图书馆内容亦丰富且与时俱进。美国地质地理专家葛德石参观后称赞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完善的学校”。在民间,厦门大学有“南方清华”之称。


厦门大学在战火中取得的长足发展,与萨本栋先生的殷切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却也是以萨本栋先生的健康为代价的。萨本栋先生逐渐积劳成疾,与在厦门大学殚精竭虑地工作有关。萨本栋先生的付出得到了全体厦门大学师生认可,刚刚调离后的1946年,厦门大学便设立“本栋奖学金”。如今,厦门大学设有萨本栋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以纪念萨本栋先生,中国物理学会亦专门设有萨本栋应用物理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石慧霞 萨本栋传 民族危机中的大学校长[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理学编 物理学卷1[M]. 河北教育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